在微博上看到了这样一个视频:【#16岁女孩为对抗父母绝食瘦到60斤# 被搀扶进医院】
视频中,16岁的小文,从小,父母就对她要求非常高。小文自己什么都做不了主,只有吃饭这件事可以做主。为了对抗父母,她开始绝食,很短一段时间后,体重就直接掉到了不足60斤,整个人瘦成皮包骨。小文父母发现孩子状态不健康,便带到医院就诊。通过了解,医生发现小文是患上了抑郁症,并出现进食障碍,也就是俗称的“厌食”。
底下有网友评论:
近年来,抑郁症群体呈年轻化趋势,根据抑郁研究所发布《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》调查发现,18岁以下的抑郁症人数占总人数的30%;50%的人为在校学生。
展开剩余88%和成人抑郁表现不同,孩子与社会连接微弱,难以寻求到有效的帮助。
他们甚至无法意识到自己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,他们的痛苦隐没在学校和家庭中,无声地蔓延。
今天我们故事的主人公安心(化名)妈妈,在女儿安心陷入抑郁漩涡后,变得焦虑、无助,家里每天鸡飞狗跳,就在她多方求助无果苦苦挣扎的时候,来到了辅仁家庭教育。
以下为安心妈妈自述:
我的宝贝女儿安心,如今已步入初二的学习阶段。曾经,她是我心中的骄傲与荣耀。每次家族聚会,安心总是众人瞩目的焦点。
亲戚们纷纷赞叹:
“听说安心又考了年级前三,太厉害了!!”
“听说安心又考了年级前三,太厉害了!!”
而我,口上虽轻描淡写地回应:
“是啊,就是数学上疏忽了些,不然成绩还能更上一层楼。”
“是啊,就是数学上疏忽了些,不然成绩还能更上一层楼。”
心中却早已乐开了花,满是自豪。
“听说上周演讲比赛还拿二等奖了!”
“听说上周演讲比赛还拿二等奖了!”
我就笑着回:
“那纯属瞎猫碰上死耗子。”
“那纯属瞎猫碰上死耗子。”
但心里特别得意。
可不知道怎么的,上了初中后,安心的成绩开始下滑了,情绪也变得特别不稳定,动不动就哭,一发呆就是一个小时。
我跟她说话,她也爱理不理的,有时候还冲我喊:“你烦不烦啊!”看着她这样,我真的急死了,最后带她去了医院。
结果医生说她中度抑郁,我一听,整个人都懵了。
后来,我找到了辅仁家庭教育的老师,他们跟我说,其实问题出在我身上。
我这才明白,原来我从小对待安心的方式,不知不觉间给安心带来了这么大的压力。
垃圾情绪毁掉了孩子的安全感
一直以来,因为老公的工作性质就是经常出差不在家,我自然而然地承担起了女儿教育的全部责任。
我白天要上班,晚上还要接孩子、做饭、做家务,还得监督女儿写作业......
说实话,这样双重的压力真的特别心累。长期下来,我的脾气也越来越差。
记得有一次,我因为迟到被老板骂了一顿。回家看到女儿不但没写作业,还在吃零食,气不打一处来,大声吼道:
“你怎么还有心情吃零食?作业呢?你知不知道这让我多操心!”
“你怎么还有心情吃零食?作业呢?你知不知道这让我多操心!”
女儿吓得一哆嗦,愣在了原地。
辅仁家庭老师给我分享了富兰克林的一段话:
“处于盛怒之中的人,驾驭的是一匹疯马。当父母情绪不稳定,驾驭了这匹疯马时,受到伤害的,首当其冲就是自己的孩子。”
“处于盛怒之中的人,驾驭的是一匹疯马。当父母情绪不稳定,驾驭了这匹疯马时,受到伤害的,首当其冲就是自己的孩子。”
家长的每一次大吼大叫、每一场愤怒失控,都会像慢性毒药一样流入孩子的身体,日积月累之下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。
就像安心,因为我常常对她发脾气,情绪传递之下,她也变得极度不安、情绪不稳定。
只有父母情绪平和稳定,孩子才能有安全感,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。
贬低打击摧毁了孩子的自信心
从女儿小时候到现在,我总是在担心她会骄傲,所以不知不觉间就老爱打击她。
她数学考了全班第一,本来应该高高兴兴的,我却偏偏要给她浇冷水:“这才哪儿到哪儿啊,英语才得了这点分,好意思吗?”
女儿过生日,想买一条漂亮的裙子,我却冷嘲热讽:“你穿什么都一个样,还是多花点心思在学习上吧。
老师告诉我:
“父母总是贬低孩子,不仅仅会让孩子越发敏感、自卑;那些伤人的话还会变成利刃,砍掉了孩子的自尊和勇气,成为孩子一生的阴影。”
“父母总是贬低孩子,不仅仅会让孩子越发敏感、自卑;那些伤人的话还会变成利刃,砍掉了孩子的自尊和勇气,成为孩子一生的阴影。”
教育专家周宏也说过:
“中国的多数父母,食指太发达,动不动就指着孩子挑缺点。”
“中国的多数父母,食指太发达,动不动就指着孩子挑缺点。”
想要养出自信阳光的孩子,父母一定要管好自己的嘴,不要一味地对孩子进行打压。
只有经常肯定和赞赏,才能在孩子心里埋下爱、自信和希望的种子。
掌控欲是孩子最沉重的枷锁
一直以来,我都试图掌控女儿的生活,要求女儿事事听从于我。
每当她有自己的想法或选择时,我总会用“妈都是为了你好,听我的准没错”这样的理由去干涉她。
女儿不爱吃韭菜馅的饺子,我偏要让她吃,说这样营养均衡;女儿有段时间喜欢弹奏尤克里里,我却总是以耽误学习为由不许她弹琴。
一开始,女儿还经常反抗,后来她变得越来越懂事,越来越乖巧。
我误以为这是她成长的标志,却忽略了那些隐藏在背后的无奈和压抑。
直到如今她患上了抑郁症,我才悔不当初。
焦虑氛围让孩子“心理残疾”
辅仁家庭老师问我:
“您是否给了孩子过大的学习压力呢?”
“您是否给了孩子过大的学习压力呢?”
我认真地回想一下,发现确实如此。我和老公都是出身农村,深知教育改变命运的艰辛与不易。
所以,从小我们就对她的成绩要求特别严格:
每个周末都在不停地上补习班;
特朗普在个人社交平台发布的一份声明中宣布,提名卢特尼克担任商务部长,同时他还将“领导关税和贸易议程”,“直接负责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。”提名预计将在明年1月初接受参议院表决。
每天吃完晚饭,我就立马催女儿去写作业,生怕她浪费一分一秒;
每次她成绩下降,我都要专门找她谈话,苦口婆心地说一大堆大道理。
每个周末都在不停地上补习班;
每天吃完晚饭,我就立马催女儿去写作业,生怕她浪费一分一秒;
每次她成绩下降,我都要专门找她谈话,苦口婆心地说一大堆大道理。
一开始,女儿在我的督促下学习确实很好。可是我却忘了,在当今愈发内卷的教育环境下,当成绩成了衡量孩子唯一的指标时,她很难感受到自己的价值。
紧绷的父母,焦虑的氛围,很容易造就“心理残疾”的孩子。
在父母焦虑情绪的影响下,孩子压力越来越大,内心充满痛苦又无处遁逃;他们只能不断向内自我攻击,最后压抑成伤。
想要养出阳光、健康的孩子,父母一定要放下焦虑,学会给孩子松绑。
一个孩子只有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,才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爱,不断进步,成为一个心理健康、人格健全的人。
这些年,由于我自身错误的教育方式,几乎把最爱的女儿养废了。
但幸运的是,在我们的反思和改进下,女儿的情况已经在慢慢好转。
而我也终于明白了:父母不打压不贬低,孩子才能找回自信;父母不控制不束缚,孩子才能找回主见;父母不焦虑不内卷,孩子才能轻松上阵,真正绽放光芒。
一个家有什么样的氛围合法配资利息排行榜,孩子就会有什么样的命运。
发布于:安徽省